生態環境監測是保障公眾健康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點擊次數:488 更新時間:2023-04-13
生態環境監測是指針對環境中各種物理和化學因素、野生動物、植物等生態要素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通過使用各類檢測儀器和分析方法來進行監測、計量與評價,進而更好地保護和管理環境,維護人類和生態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如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科技進步不斷推進,人們可以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來監測和評價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監測不僅是對國家與地方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支撐,也是對企事業單位的生產與經營監管的基礎保障。
從生態系統監測來看,生態系統監測是指對某生態系統環境因素的變化和各組成部分的數量、質量等進行觀測和記錄的過程,進而對生態系統特征和健康狀況進行經常性的綜合評估和研究。常見的生態系統監測指標包括,水文監測、大氣監測、土壤監測、植被監測等,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監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態環境的變化和環境污染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保護和治理措施,促進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
從生物多樣性監測來看,生物多樣性損失及其保護是全球環境保護的重要課題之一,生態環境監測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樣性監測就是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物種、群落、基因等各個層次的監測和評估,包括生物多樣性進行測定、評級、數據庫管理、調查監測~評估預測、生態效益評估等一系列工作。通過生物多樣性的監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種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服務等的優勢以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了解一地區生態文明的建設和認知水平。
從大氣環境監測來看,大氣污染是當前環境問題中的重中之重,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是保障公眾健康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家設置了專門的污染物物質排放標準,企業和個人需要按照標準來進行排污控制,但光排放標準是不夠的,通過定期的大氣環境監測可以清晰地了解某些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分布和排放情況,及時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從而減輕空氣污染對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
從地下水環境監測來看,地下水保護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地下水環境監測是對地下水的質量和數量進行檢測、排查、分析和評估的過程。地下水環境監測的目的是發現地下水環境的潛在污染源,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和減輕地下水的污染,確保地下水的質量穩定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