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
近年來,國家陸續制定實施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各地環保部門也相應開展了一系列藍天、青山、綠水保衛戰。與此同時,具有支撐預警與監督等功能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也一直為國家所重視,進而成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抓手。
生態環境監測是一個新興且復雜的工作,指利用技術手段對生態環境的各個要素、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進行監控和檢測,常見的有城市生態監測、農村生態監測、森林生態監測、草原生態監測、荒漠生態監測等。
雖然監測對象有很大不同,但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依舊呈現出四個共同特點,即綜合性、長期性、復雜性和分散性。綜合性是因生態系統具有多樣性,生態環境監測對象涉及范圍廣、內容多;長期性是因生態變化具有時間特性,決定了生態環境需長期觀測;復雜性是因生態系統結構復雜,導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復雜化;分散性是因監測網絡廣,生態監測站或平臺間隔較遠。
總的來說,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提高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對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在加強生態環境監測上,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其一,加強生態環境監測隊伍建設。在這點上,既要壯大生態環境監測人員,吸納更多具有一定能力的型人才,也要提高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的專業知識,加強從業人員培訓。
其二,提高我國監測設備的技術含量。在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提高相關設備的技術水平至關重要,不僅保證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降低設備故障發生率,還減少了環境監測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
其三,建立更加健全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完善,將有效保證信息的收集、傳輸的準確性和快捷性。
其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同時,也應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如重視樹木引入、引導產業升級、發展第三產業等。